10月14日中午,学院组织开展了“问道公管”学术讲座——儿童照顾:社会政策的新兴领域,参会主体为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累计参会人数达150人次。
目前我国儿童照顾从社会政策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国内外社会政策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为使成电学子深入了解儿童照顾政策研究兴起的背景、主要议题以及后续研究的展望,提升成电学子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能力,公共管理学院邀请到范昕副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
讲座由四个部分展开,分别探讨了:什么是社会政策、为什么研究儿童照顾政策、儿童照顾政策研究关注什么以及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展望。
首先,范昕教授提出“社会政策是议题广泛、跨学科的领域”,该领域涉及到人口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律等相关研究学科。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梳理了社会政策的概念定义、历史源流、近代变化。针对儿童照顾的概念界定,范昕教授由点及面,拓展到儿童照顾政策体制;由浅入深,阐释了“去家庭主义”、“(再)家庭主义”和“混合家庭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部分范教授阐释了为什么要进行儿童照顾政策学术研究。范教授提出,社会保障到社会投资的范式转变为儿童政策研究提供了现实关照。范教授认为儿童照顾政策是少有的、具有多重社会投资效果的社会政策(例如:儿童照顾政策能够释放家庭女性劳动力,激发社会生产效率)。目前我国的儿童照顾政策主要是“假期”、“津贴”、“服务”三种类型(例如给母亲产假、父亲陪产假)——从时间、金钱、服务三个层面进行儿童照顾。
第三部分,范教授回顾了中国的儿童照顾政策体系,理论视野以“改革开放前——到新上世纪八九十时代——新世纪以来——新时代”的时间脉络对儿童照顾政策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提出了儿童教育政策已经从“家事”变为“国事”的学术判断。十九大过后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普惠的儿童托育服务,目前我国儿童教育政策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儿童教育政策究竟是“去家庭化”还是“再家庭化”成为目前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同时范教授分享了目前从事的第二个研究方向:全面二孩时代生育配套政策调整的公众态度研究。该研究在广东省进行问卷调研,研究结果显示儿童照顾政策的推广普及工作仍需加强;同时性别平等观念越强的地区对儿童教育政策的支持程度也相应越高。范教授关注的第三个研究方向是“普惠性学前教育治理体系研究”,范教授认为:“普惠性民办园的政策评价应该因地制宜,特别要注重考量地方层面政策制定和执行异质性这一重要变量。”
最后,范昕教授对于今天的讲座主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她向同学们展示这一领域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如儿童照顾政策的国际比较、儿童照顾政策的实施情况、儿童照顾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等。在问答阶段,学生们“农村儿童照顾政策执行情况”、“儿童照顾政策的市场化公平性问题”等方面的问题向范昕教授请教,范昕教授耐心解答,并鼓励同学们参与儿童照顾领域的研究。本次学术讲座在全场热烈地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毛杰 审核:韩壹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