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考生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榜样公管】执青春之笔,谱理想坚守之章——我院2019级本科生李沂函在“青春与时代同行”第四届学生论坛暨2022年学生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05-2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2019级本科生李沂函。很荣幸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作为一名普通学生干部的成长经历。

    今年,是我从事团学工作的第三年。

    这三年,我以“初心之笔”写青春坚守,留下笃行不怠的青春足迹。

    还记得大一刚进校之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加入了学院团委、学生会。但由于性格内向,在任职的前两年里,我常扮演“后勤”和“辅助”的角色,面对偶尔的工作摩擦,也常常因为不善言辞而一笑而过。但在我小小的角色范围内,我经历了从对学生组织架构茫无所知,到主动响应学联改革要求、重视学业成绩;从不敢和他人交流,到和部门小伙伴们主动联系、扩大省内高校的公管学院团学“朋友圈”的进步与成长。从活动的参与者到活动组织者,我坚定了想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第三年是我快速成长和进步的一年。从学生会跨步到院团委,从部门负责人到团委副书记,从原来舒适的“幕后工作”,到需要站在“台前”、发挥引领作用,我面对工作内容跨度大、团务工作要求高、部门亟待转型发展等挑战,接踵而至的工作任务和突发的“小状况”让我措手不及,压力扑面而来。但这些尚且是我个人可以通过勤学多做解决和应对的“小事情”,有时候还会遇到对于组织的“大情况”,比如部门精心准备一两周的活动只有寥寥几人报名;尽管办了许多面向学院的活动、在特殊时期发送慰问礼包,但仍有同学没听说、不了解我们的存在和努力。

    我也经常被人问到,压力这么大为什么要选择留任?我也无数次问过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留下?大一时选择留下,或许是因为开学第一天学长学姐们的招新宣讲为我展开了大学生活的一幅丰富的画卷,是头脑一热的冲劲;大二时选择留下,或许是因为想进一步锻炼自己并做好做强部门,是简单执着的热爱;大三时选择留下,或许是因为一直以来的责任和习惯,是勇毅坚守的初心。面对压力和质疑,我们敢于突破和创新,缩减活动数量、扎根同学需求,第一届公管互助群、第一届公管运动夜、第一次院领导接待日……我们笃信静水深流。

    这三年,我以“担当之墨”写青春奉献,留下奋发向上的青春风采。

    任期的最后两个月,是团学干部们辛劳一年结果的黄金时间。为了备战集体奖项,新老两届的骨干成员们总是会不约而同在综合楼碰面,主动日夜鏖战。

    而当我自己被推选为校十佳团干候选人时,心里更多的是局促和不自信。毕竟集体奖项有很多人帮忙,但个人奖项只有靠自己。申请材料和答辩稿修改了十余版,每天一有空闲就开始背稿和准备问题。我老是背的磕磕绊绊,但当我走上十佳团干的答辩场上时,心里突然释然了,我告诉自己,就算没有评上也没有关系,因为这篇发言稿不是为了别人写的。而是趁此时机,回顾和总结自己的三年。

    在未来,我希望自己能以“实干之纸”写青春价值,留下追求卓越的青春诗篇。

    在历年红旗团委的答辩场上,2013年的学院骨干说,要积极相应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让学生做成长的主人”;2018年的学院骨干说,要认真贯彻“一学一做”,切身领悟两会精神。而今处在两个百年交汇点上的我们说,要深刻领悟《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以青春之名,筑复兴之路。从“政管”到“公管”,学院团学总结与创新并举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青年骨干们的坚守与奉献,是他们对于时代脉搏的深刻把握。

    作为团学干部,我们理应自觉走在思想建设的前列,引领同学共同进步成长。狠抓青年大学习,了解党政新时事,强化思想政治根基;开展党史知识竞答,引进VR设备体验,增强思想学习活力;探索志愿服务基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知行合一效益。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承蒙岁月关怀,我感恩也庆幸,自己能在两个百年华诞交汇之际在我所热爱的组织奋斗。我们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以身心诠释“无畏向前,担当奉献”,在平凡中成就非凡,让青春同时代共振。谢谢大家!

    (李沂函,中共党员,城市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生。获2021-2022年度校“十佳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现任学院团委副书记,带领学院团委获本年度校“红旗团委”表彰。曾获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获“挑战杯”省一等奖、“互联网+”省三等奖等奖项;参与社区新冠疫苗接种防疫工作等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