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考生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榜样公管】用热血浇灌梦想之花——我院2018级城市管理专业本科生王璐瑶在“青春与时代同行”第四届学生论坛暨2022年学生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05-26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18级城市管理专业的王璐瑶,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交流,2022年,对我而言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从结束研究生考试到毕业,我也即将从一个本科生成长为一名研究生。如果用一个字来描述我过去的一年,我想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做学问的人必须经过“人生三境”来描述,我也认为这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是贴切的。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治学之始,必须耐得住寂寞,高瞻远瞩,不断求索。

    我想用两个字概括自己的求学之路:尝试,屡试屡败,屡败屡试。

    作为城管班中的小透明,一开始的我对于晦涩的管理学内容感到十分吃力,甚至大一就考出了公共管理学67分的成绩,这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大的打击,因此在选专业的时候,我没有选择需要掌握大量理论基础的行政管理而选择了有更多实操课程的城市管理专业。但实际上的学习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那般,蹩脚的数学和复杂的GIS时常让我感到窒息。跟所有的同龄人一样,我对未来的升学、就业都有着非常严重的焦虑,在全民cs的当下,我也曾加入学校的工作室,尝试这条新路是否适合自己,却发现非技术岗卷的程度超乎自己想象,于是我开始尝试留学之路,我开始着手雅思考试和交换生项目,而一场突如其来疫情导致境外交换生项目被取消,到了大三,科研和竞赛没有能加分的项目,平均分也远不及保研水平、投出去的实习全部石沉大海,一想到未来很可能毕业即失业,大三的我发现摆在眼前只有考研这一根独木桥可走。于是我开始仔细研究这场可能会改变我困境的考试,在收集到以往学长学姐的去向之后,我发现北大城规或许是最优解,考试科目没有我不擅长的数学,专业课考察的是我有兴趣且以往学的不错的知识,虽然风险高,但是收益也高,那时的我就像一个赌徒,三年前的我和北大差了50分,三年后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面前,又怎么能不让人心动?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治学之过程,须坚忍不拔,执着隐忍。作为一个考上的幸运儿,虽然很多人都夸我勤奋,但是我认为我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考研生,在将近一年的备考生活中,我做到的唯有坚持和思考两件事。坚持,是每个工作日早晨的6.30起床去上早自习,是每本专业书15遍以上的背诵,是将近30000字的笔记,也是一打草稿纸和一把用空的笔芯;思考,则是把所有的真题都拿来反复研究,找出其中规律,是把学院所有教授的论文都分别整理,是关注每一个与行业相关的新闻热点,把握时代潮流,是研究透每一个考研细节,再逐个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曾经有人对我说,考北大,你拿什么考北大?我可能确实不是最聪明的那群人,但是我相信滴水石穿的力量,半年的时间不够就一年,背10遍不够那就20遍,答题没有逻辑那就从底层开始理清,直到能够找到最优解。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最困难的11月,考试前我问自己,是否后悔。一路上,我从没有怀疑过自己是否能够考上这件事,我已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如果注定只能有一个人可以成功,我的付出和坚持就是我最有力的筹码,这一次的我,一定可以把名字和这所学校相关联。考试的过程就像一场电影,打铃,收卷,再打铃,再收卷,一切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到了出分的那一天,我颤抖着打开网页,420分的成绩突然跳出来,泪水瞬间流下,我真的做到了,接下来是复试,按下激动的心,继续泡在图书馆复习,复试完当天,接到拟录取通知后的我反而十分平静,一切就像水到渠成。

    回想这一路,从学业导生王琢学姐保研至北大对我的启迪,到我的考研导生彭楠学姐在考研期间的倾囊相助,还有学院的老师们的指点迷津,我的上岸正如一场在时代浪潮下青年之间的传承,而在未来,我也接下了2022年考研导生的重任,我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帮助学弟学妹们,将这细微的火炬继续传下去,照亮每一个公管学子的求学之路。

    (王璐瑶,2018级城市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参加两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分别为《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续期制度的不确定性对续期意愿的影响》、《网络理政平台的公众诉求挖掘与分析》;曾获台湾逢甲大学交换生项目机会;现已被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硕士录取。)